返回

大明: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45章 恐惧与谣言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经孙老进一步解释,县衙的主簿大致领会了他的意图,于是回应道:

    “的确,如果您能现在就把粮食全部卖出,即使他们种植的土豆成功,也无法撼动您现有的财富与银两。

    这确实是最后的解决之道,但我仍有些疑惑。当前,百姓并未严重缺乏粮食,而您手头的储备又过于庞大。

    即便您大量抛售,真会有那么多百姓愿意大量购买吗?就算有人买,恐怕也没那么多人需要那么多粮食吧?

    就算低价处理,恐怕也不易出手,毕竟您的粮食储备实在惊人。况且,其他地区的地主乡绅也囤积着大量粮食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若他们同时出售,就算价格更低,恐怕也很难卖出多少。”

    这位主簿并非愚钝之人,身为账务文书,这类计算他自是心知肚明。

    在百姓不甚短缺粮食的情况下,他们不大可能大批量购买……

    如今,魔薯之种普及全国,众人皆知,未来或将以魔薯为主食,替代传统谷物。

    提及现存的谷物,明智之人皆预见其未来的贬值,甚至现时已无昔日价值。

    故此,若按常规途径售出,哪怕定价低廉,民众或许也不愿问津。

    听闻主簿之言,孙老狡黠一笑,问道:

    “我问你,何时粮食最为珍贵,且热销无阻?”

    主簿沉思片刻,果断回应:

    “唯有灾荒肆虐之际,粮食便成生死之关键,人人争抢,价格飙升,亦无人计较。

    只要有银两,人们甘愿倾囊购粮。”

    孙老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弧度,道:

    “正是如此,你说得没错。灾荒之时,粮食便是无价之宝。

    那么,此刻正是我们大量抛售粮食的良机。”

    主簿苦笑一声,反驳道:

    “可孙老,如今四境安宁,五谷丰登,未闻灾祸,何来高价购粮之人?”

    在主簿眼中,这简直是天方夜谭。毕竟目前大明境内,天灾人祸鲜有耳闻,粮荒自是无从谈起。

    既然无粮荒之忧,民众粮食充足,地主乡绅手中的谷物便难以高价出售。

    更别提抬价销售了!百姓并非愚钝,当前态势显而易见,粮食价值日减。

    毕竟魔薯种子口感绝佳,且产量惊人,易于种植。

    关键在于,魔薯与种子的存在,足以撼动传统粮食的地位。

    此时若有谁胆敢高价售粮,无疑是愚蠢至极。

    对此,孙老只是一声冷笑:

    “你懂什么?这天下无灾无难,我们便自己创造灾祸。

    只要制造些许饥荒,百姓必然仍需粮食。毕竟魔薯新种,短期内难以收成。

    在等待收成期间,他们仍需果腹。况且魔薯之种,将来收成如何,无人能料。

    一旦我们诱发灾祸与饥荒,百姓必将高价抢购我们的粮食。

    那时,我们再适当抬价,不仅能售罄库存,更能以超常价格大获其利。

    如此,便可彻底规避粮食变革所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。”

    主簿闻言,惊愕不已,脱口而出:

    “孙老,您是说要人为制造饥荒?这...这似乎太过离奇了吧?...”

    每逢灾厄降临时,无论是洪水滔滔,还是烈日焦土,抑或是震颤的雷霆之灾,才会令百姓饱受饥寒,催生粮食短缺的困境。然而如今大明疆域内风调雨顺,何来如此诡异的粮荒?更何况,这绝非人力所能导演的戏码。

    孙老却诡异地轻笑一声,低语道:

    “人力无法操纵天灾,也无法唤起洪水或雷霆。但人心,却能制造恐惧,甚至粮祸。恐惧一旦滋生,即便无灾无难,流言蜚语也能让百姓提前储备,以防万一。”

    主簿似有所悟,却又困惑地望向孙老。孙老则神秘兮兮地回应:

    “道理很简单,我们无法造出灾害,但可以编织谎言。就说即将旱魃肆虐,连土豆的收成都将化为泡影。流言散布出去,添枝加叶,越传越玄。只要百姓信以为真,他们必定囤积粮食。

    我们在暗处煽风点火,催化恐惧。百姓在慌乱中,无法抵挡山东,必担忧日后无粮果腹。于是,原本虚无的粮荒便会真实显现。他们会心甘情愿掏空腰包,购买我们的粮食。

    只要粮食顺利售出,那粮荒是否真正发生,对我们又有何干呢?”

    主簿闻言豁然开朗,脸上绽放笑容,赞叹道: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……高明至极,实在高明!此法完全可行。凭孙老您在此地的影响力,散布些谣言,引发莫名恐慌,易如反掌。

    一旦如此,四周的百姓必陷入恐慌,他们将忧虑未来的天灾会导致衣食匮乏。更会忧心旱涝会毁掉土豆的种苗。在这种境况下,他们定会欣然用高价购粮。

    孙老真是智者,您的智谋是我一生也无法企及的。此计不与太孙硬碰硬,又能巧妙解决您的粮食困局,实在令人钦佩。”

    孙老听闻这番恭维,满心欢

第245章 恐惧与谣言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